法國的葡萄酒歷史十分悠久,可追溯至公元前600年左右,那時希臘人來到了現在的法國馬賽地區,並帶來了葡萄樹和葡萄栽培技術。公元前51年,凱撒征服了高盧地區,正式的葡萄樹栽培便在此展開。隨著葡萄種植區域不斷向北擴展,公元3世紀,波爾多(Bordeaux)和勃艮第(Burgundy)開始為供不應求的葡萄酒市場釀製葡萄酒。公元6世紀,隨著教會的興起,葡萄酒的需求量急增,加之富豪對高品質葡萄酒的需求,加快了法國葡萄酒業發展的腳步。中世紀時,葡萄酒已發展成為法國主要的出口貨物。19世紀時,法國的葡萄種植面積創歷史新高。1855年,巴黎萬國博覽會對法國葡萄酒進行了著名的酒莊分級,將法國的美酒推向了世界。
顯示第 1 至 12 項結果,共 20 項
法國的葡萄酒產區位於北緯42至49.5度之間。南部為地中海氣候,西部地區海拔相對較高,同時也受墨西哥灣暖流的影響,而東部地區的勃艮第、阿爾薩斯(Alsace)和香檳區(Champagne)更具大陸性氣候特徵,這為種類豐富、品質優越的法國葡萄酒創造了極好的地理氣候條件。
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裡,法國種植面積最廣的葡萄品種是佳麗釀(Garignan)。但現在梅洛(Merlot)的種植面積居第一位,緊跟其後的是種植面積相當的兩個葡萄品種——歌海娜(Grenache)與佳麗釀(Garignan),而第四大品種是白玉霓(Ugni Blanc),之後就是赤霞珠(Cabernet Sauvignon)、西拉(Syrah)、霞多麗(Chardonnay)和品麗珠(Cabernet Franc)。
法國對本國葡萄酒有著嚴格法律保護,實行原產地控制命名制度,即AOC制度。這個保護製度將葡萄酒劃分為日常餐酒(VDT,佔11.7%)、地區餐酒(VDP,佔33.9%)、優良地區餐酒(VDQS,佔0.9%)和法定產區葡萄酒(AOC,佔53.4 %)。這個制度不僅對於法國,甚至對於整個世界都有深遠影響。